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学部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担着培养中医药人才、开展中医药教学与科研、推广中医药文化等重任。以下将从教学、科研、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介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学部。
一、教学体系
1. 人才培养目标
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学部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、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医药人才,以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。
2. 教学模式
教学部采用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”的教学模式,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。理论教学包括中医药基础理论、临床各科知识等;实践教学包括临床见习、实习、临床技能操作等。
3. 课程设置
教学部根据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,设置了一系列专业课程,如中医基础理论、中药学、方剂学、中医诊断学、中医内科学、中医外科学等。此外,还开设了英语、计算机等公共课程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二、科研工作
1. 科研平台
教学部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,拥有多个国家级、省级科研平台,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、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等。
2. 科研成果
近年来,教学部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,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。如:承担国家“973”计划项目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;发表SCI、EI等高水平论文;获得国家发明专利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。
三、人才培养
1. 学士学位教育
教学部承担着中医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任务,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,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。
2. 硕士、博士学位教育
教学部设有中医学、中药学、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硕士、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,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平台。
3. 继续教育
教学部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,为在职医务人员提供进修、培训等机会,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。
总之,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学部在中医药人才培养、科研工作、推广中医药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未来,教学部将继续努力,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成都中医药附属学校,位于四川省成都市,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医药类中等专业学校。自建校以来,学校秉承“厚德、博学、精医、济世”的校训,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专业人才,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一、学校概况
成都中医药附属学校始建于1958年,原名为成都中医学校,2004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附属学校。学校占地面积约300亩,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。学校设有临床医学、中医学、针灸推拿、中药学、护理学等20多个专业,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。
二、师资力量
成都中医药附属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。现有教职工500余人,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0余人,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50%以上。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,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,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。
三、教学设施
学校教学设施完善,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图书馆、体育馆等。学校设有临床医学、中医学、针灸推拿、中药学等实验室,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。此外,学校还设有多媒体教室、网络教室等,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。
四、人才培养
成都中医药附属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,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。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,与多家医疗机构、制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,为学生提供实习、就业机会。近年来,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%以上,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中医药专业人才。
五、科研成果
成都中医药附属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。学校设有中医药研究所、针灸研究所等科研机构,承担了多项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项目。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,出版专著数十部。
六、校园文化
成都中医药附属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,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,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。学校设有学生会、社团联合会等组织,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、锻炼能力的平台。学校还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、运动会等活动,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。
总之,成都中医药附属学校作为一所中医药类中等专业学校,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。学校将继续秉承“厚德、博学、精医、济世”的校训,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。